163. 范延光结局 洛阳河阳拿回来了,将……_我后爹全家是皇帝
16读吧 > 我后爹全家是皇帝 > 163. 范延光结局 洛阳河阳拿回来了,将……
字体:      护眼 关灯

163. 范延光结局 洛阳河阳拿回来了,将……

  洛阳河阳拿回来了,将士们的心才算稳了。

  毕竟谁的一家老小还在敌方手里,还有心思打仗。

  如今,好在这个问题没有了。

  既然后顾之忧没了,那就回来接着打范延光。

  此时朝廷这边,杨光远的军队已经到了滑州。

  说来这里面还有个小插曲,杨光远的军队到达滑州,正值滑州之乱刚结束,后面又听到洛阳河阳沦陷,杨光远手下的将领就对杨光远说,既然大家都反了,咱也反吧

  这位在河东杀了张敬达,杀主投降的,此时却精明了一回,大概也是自从河东之事,众人对他的态度让他意识到当初那事干得草率了,此时义正言辞地说“昔日晋阳投降,乃形势所迫,今若为之,就是反贼了,而且天子岂是我们这些人可以随意当的,以后不要说这样的话了”

  又伸出胳膊,“自古岂有折臂的天子”

  杨光远曾在以前打仗中伤过手臂。

  众将士听了,顿时不敢再说这事。

  消息传到汴京,石敬瑭感动地要命,要是杨光远在洛阳沦陷时也趁机反了,那他真是四面楚歌了,除了逃往河东真没别的办法了。

  石敬瑭对杨光远大加褒扬,直接授杨光远魏博节度使,意思是你打下魏博,就是你自己的。

  魏博可是中原少有的富裕大镇,李存勖当年打天下,称帝时,还曾用了魏州做了一下过渡的京都,可见其繁华。

  这一个大饼下来,杨光远如何能不卖命,所以接到圣旨后,杨光远就磨刀霍霍向冯辉张锐两人。

  一路上玩女人的孙锐和名不见经传的冯辉如何能够抵挡杨光远,杨光远人品虽然不能保证,可人家之前就凭战功做到节度使,实力是不掺假的,杨光远派人诱使两人率兵渡黄河,渡到一半时,杨光远率军杀出,一通下来,孙锐和冯辉麾下将士在黄河中死伤大半,孙锐和冯辉只能带着剩余残军逃回魏博。

  而杨光远随即率大军跟上,包围了魏博的主城邺城。

  如此一来,范延光算是被困在城中,彻底出不来了。

  按理说,这仗到这差不多打完了,等着城被攻破或者范延光投降就行。

  而范延光见到自己被围,也知道外无援兵,没啥希望了,就派人从城池上夜缒而出,到了汴京,想要投降,并且愿意献上邺城,不过希望石敬瑭能宽宏大量,赦免他。

  石敬瑭一听怒了,好家伙,他两个儿子,一个连襟都死了,回去都不知道怎么面对媳妇,和媳妇的堂妹义宁公主,结果现在你投个降,献个城,就想我赦免你,哪有这样的好事。

  石敬瑭直接把使者扣下,下令杨光远攻城,务必捉住范延光。

  然后杨光远这一攻,就是大半年。

  可大半年过去,半年前杨光远在城外,半年后,杨光远还是在城外。

  是杨光远不够努力么,当然不是,石敬瑭可是已经把魏博节度使封给他了,眼前这可是他的藩镇,他只要攻破邺城,他就可以进去做名正言顺的魏博节度使了,这种情况下,杨光远怎么会不出力。

  杨光远身为主帅,甚至不顾自身安危,多次冒着城墙上的石头枕木亲自率军登城攻城,可即便这样,面对不低于城高墙厚的邺城的还是无能为力。

  强攻不成,杨光远甚至还让人写了缴文,抄了二百份,让人射到城中,想让有人反抗范延光,趁乱献城,可依旧没有奏效。

  就这样,一直折腾了大半年,依旧无法攻下邺城,而此时攻城的将士已经十分疲乏。

  消息传到汴京,朝中不少人建议皇帝同意接受范延光投降,石敬瑭自然也知道邺城有多难攻破,昔日李存勖登基能选邺城,看中的可就是邺城的城高墙厚,易守难攻,而其后,几代皇帝也一直把邺城当成副都,这样的城池,除非你一直围困到他城里无粮,才可能攻破。

  邺城如今粮草充裕,范延光要是知道没有活路,死守了一年是不成问题的,而朝廷大军要想围困一年,光这粮草转运,就可能拖垮他刚建立的晋朝。

  可问题是,他可是死了两个儿子啊不宰了范延光,他怎么甘心

  而此时范延光又陆续派使者来请降,虽然如今范延光看着可以撑的住,可他外无援军,要真撑到最后,那就是一点生路都没有了,所以这次范延光姿态比较低,只要能饶他一命,他就愿意放弃邺城,带着一家老小回老家。

  但石敬瑭还是咬牙不想松口。

  直到宗正丞石昂来到石敬瑭面前,请求石敬瑭接受范延光请降。

  “石老让朕饶了那范贼”石敬瑭愤怒地看着石昂。

  石昂叩首,“老臣知道那范贼曾害两位皇子”

  “石老知道还提,”石敬瑭悲愤地说“我那老二老三,年方弱冠,朕与皇后亲自抚养,才刚刚长大,就被他们害了,两人何其无辜,朕身为人父,若不能替他们报仇,还有何颜面活在这世上,有何颜面去见皇后。”

  石昂只好再叩首,“臣等知道陛下受丧子之痛,心有不甘,可如今将士疲乏,粮草不继,陛下登基日浅,若是将士久在外不归,心生怨恨,再出事端怎么办,小不忍则乱大谋,陛下,如今天下不稳,不能再生波折了,陛下难道忘了,那范贼在的是哪,是魏博,魏博发生的乱子还少么”

  石敬瑭悚然一惊,魏博,可是兵变圣地,最擅长以下克上。

  他岳父当年,不就是在魏博被将士胁迫兵变的么,而这次杨光远,手下的将士也有这个意图,只是杨光远没有应许。

  想到如今杨光远在魏博城外久攻不下,将士疲乏,又粮草转运艰难,石敬瑭也明白,再下去,只怕会出乱子。

  只是,让他放过害死他儿子的仇人,他哪里甘心。

  石昂看到石敬瑭已经有些松动,就说道“万事来日方长,何必只看这一时,范贼造下这样的孽事,不会有好报的。”

  石敬瑭长叹一口气,“只是我就算现在肯同意他降,只怕他心中顾虑,也不会轻易降。”

  石昂立刻说“只要陛下同意,老臣愿意自己出使邺城。”

  石昂说到这个程度,石敬瑭只好松口,只要范延光愿降,他可以既往不咎。

  石昂得了石敬瑭松口,就自己驾车去了邺城,到达邺城城外,石昂对城墙上的范延光说了皇帝同意他归降,并许诺他归降之后,既往不咎,并且之前封的王位可以给他保留,不过降级一等,由临清王,降为东平郡王。

  如此一来,轮到范延光这边纠结了。

  城墙上

  范延光心神不宁,来回踱步。

  他是真的想降,毕竟如今外无援军,城中粮草虽有,可总有吃完的一天,可要真降,他又担心,毕竟他可是宰了皇帝两个儿子,让皇帝都绝嗣了。

  所以范延光现在简直都纠结死了。

  甚至有些埋怨张从宾下手怎么这么狠,张从宾是直接死了,干净利索了,而他,却得在这承担后果。

  纠结不定的范延光,只好找人商量,不过这次他可没再找冯辉孙锐两人,而是同自己的副将商量。

  副降给他出主意,“若是皇帝亲口承诺,则可降。”

  范延光听了,就在城上把此要求告诉石昂。

  石昂忙派人回汴京上奏石敬瑭。

  既然松口,石敬瑭也不再拿乔,直接说“既然同意了你归降,那归降后自然不会杀你,要杀了你,朕如何服众。”

  使者又从汴京赶到邺城,把石敬瑭的话传给范延光。

  范延光的副将听了,就对范延光说“皇帝敦信明义,既然许诺不死,那就不会死,可以降。”

  范延光想了想也再没办法,就打开邺城城门,降了。

  范延光降后,石敬瑭赐范延光可免死罪的丹契铁券,改封为高平郡王,移镇天平。

  不过范延光不敢去天平军任节度使,生怕在外被别人下了暗手,就上书请求致仕,回京养老。

  于是石敬瑭下旨准范延光致仕,加封太子太师,让他随驾回京。

  如此,此次叛乱终于落下帷幕。

  后来,范延光在京城养老一年多,逢年过节,范延光参加宫宴,石敬瑭看到范延光,面上和对其他大臣没有什么不同,心里却实在不愿意看到范延光。

  宫中大太监看出皇帝的心思,就去了范延光府中,劝他回老家养老。

  然后范延光就上书请求回老家养老。

  石敬瑭准了。

  范延光于是就带上美妾和财宝,回老家了,可因为带的财宝过多,车辙过深,被杨光远看在眼里。

  杨光远自觉范延光这些东西都是从魏博带出来的,而他如今是魏博节度使,觉得范延光拿了自己的钱,再加上之前杨光远攻打邺城,和范延光也算结了仇,杨光远也怕范延光以后会报复自己的子孙,就在范延光带着财宝渡黄河浮桥时,下暗手,把范延光推进了黄河。

  然后杨光远吞了范延光的财宝,上奏范延光过河自己不小心溺水而亡。

  石敬瑭虽然知道八成应该是杨光远下的手,但也没有追查,只是辍朝一日,追封范延光为太师。

  如此,这个事就算过去了。,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

  请收藏本站:https://www.16db.com。16读吧手机版:https://m.16db.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