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 耶律德光:我去迎迎冯道怎么样? 为什……_我后爹全家是皇帝
16读吧 > 我后爹全家是皇帝 > 165. 耶律德光:我去迎迎冯道怎么样? 为什……
字体:      护眼 关灯

165. 耶律德光:我去迎迎冯道怎么样? 为什……

  虽然出使的主使人选有了,可这种上尊号这么大的事,可不是去一个人就行的,而且这次上尊号还有述律平太后,再加上杂七杂八护卫、礼官和各种仪仗,所以最少得是个使团。

  朝廷上下商讨了几日,终于给凑出一支华丽的出使契丹使团。

  冯道任主使,全权负责此次出使,并且负责给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上尊号,刘昫任副使,负责给述律平太后上尊号。

  冯道自不用说,刘昫,这位冯道的亲家,虽然这位资历看着可能有点不大够,可这已经是石敬瑭和朝臣能掏出的,前朝唯一还活着的宰相。

  从李存勖起,朝廷的宰相是豆卢革、韦说、郑珏、任圜、冯道、崔协、赵凤、李愚、刘昫、卢文纪、姚顗、马胤孙,除了郑珏、崔协、赵凤、李愚是病逝,其他都或被贬或被杀或被赐死。

  胜者为王,刘昫就被重新起复,接了给老太太上尊号的活。

  此外还有左散骑常侍韦勋、礼部员外郎杨昭等一系列仪仗官、礼官。外加禁卫军护卫,由林从统领。

  林从这次是主动请缨去的,一来这次禁军得出人,林从的身份合适,二来是林从知道自己以后要想做统帅,迟早得和契丹主力对上,不趁此机会去深入了解下契丹,难道还等以后战场上慢慢来么。

  对于林从去,这次朝廷上下倒很支持,林从虽然年纪小,但这次毕竟不是去打仗,而且年纪小也有年纪小的好处,要真派员大将去,说不定契丹一时起了忌惮之心给扣下了,再或者派的将军不小心以前和契丹对阵,弄死过对方大将,现在人家后面的部落亲人趁机下个手。

  而且除此之外,林从虽然年纪小,但身份高,是明宗皇帝养子,皇太妃之子,虽然不是皇子,但也很拿得出手,而且也有国公身份,出使契丹也不显怠慢。

  所以林从也跟去了。

  除了使团人选,还有一队被捎带的,就是兴平公主。

  赵延寿当初投降契丹,被送到契丹后,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一开始挺看不上赵延寿,大概赵延寿在河东打的那熊样,不过也说明一点,耶律德光可能真不是颜控。

  后来耶律德光就把赵延寿绑着送他娘述律平太后那了,契丹平日都是耶律德光管打仗,真正主政的,却是述律平太后。

  述律平太后一开始也看不上赵延寿和他爹,可赵延寿不愧是从小就十分讨人喜欢的那种孩子,能打小凭脸在乱军中生存的bug,能让李嗣源一见想着留给自己闺女,不能便宜外人的存在,没两个月,述律平太后对赵延寿态度三百六十度大转弯。

  述律平老太太甚至对耶律德光说“赵郎这孩子为人孝顺又懂礼,十分懂我心思,我一见就心生欢喜。”

  耶律德光是孝子,他娘喜欢就是他喜欢,耶律德光也一改之前看不上赵延寿,觉得赵延寿这家伙还不错。

  起码能哄老太太开心。

  而这时耶律德光得了石敬瑭割给燕北,正好有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石敬瑭虽然按照约定也没食言给了,但契丹却没能力接收。

  契丹虽然建国称帝,但国内还是八大部落,部落还是贵族奴隶主和奴隶这样的配置,虽然也有汉人官员,甚至耶律德光为了优待这些汉人官员还特地设了个南朝,但人数少的可怜,而且就这点人,还是这些年从中原薅的羊毛,或者是在中原犯了事逃到契丹的。

  可这,远远不能满足燕北官员的配置。

  想想,一个州,最少得一个刺史,刺史衙门,得一群长史、推官、学政

  一州之下,还有几个郡、府,每个郡、府有郡守、知府,还都有衙门,衙门同样有配套的班子。

  一郡、府之下,还有县,同样有县令,县衙,县衙中还有配套班子。

  如此算下来,一个州,光官吏,小点的州,得几百人,大的州,甚至得上千官吏。

  之前交割的可是燕北,虽然和后世燕云十六州在到底是多少个州上有些出入,可就粗略的估算,也得需要上万官吏。

  可契丹,别说上万官吏,它连一万识字的都没有。

  甚至耶律德光把契丹所有贵族填到燕北,都填不满燕北官吏这个坑。

  所以自从石敬瑭交接给耶律德光燕北后,大半年的时间,耶律德光除了把幽州,改了名叫南京,从幽州库房拉了批财宝粮食,回漠北享受,其他的屁事没干。

  整个燕北各州的官员,还是中原朝廷的官员,甚至各州刺史的俸禄,都是走中原朝廷的国库。

  对于这事,耶律德光没提,石敬瑭也没提,就这么含糊的过。

  所以现在整个燕北的官员,过的都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日子,干着契丹的活,吃着朝廷的俸禄,管着到底也不知道该算谁地盘。

  也好在如今算是中原和契丹的蜜月期,双方都不提这事,否则中原这边但凡一道令下,把漠北所有官员撤回,整个燕北,瞬间各官衙就可能瘫痪。

  目前燕云十六州,就是这个情况。

  耶律德光对这事也是心知肚明,只是知道也没啥能改变的,毕竟契丹不可能凭空变出上万官员,所以耶律德光就想了个取巧的方法,那就是任命一个可以管得了燕北的人,而这个人,听契丹管。

  那谁最合适,自然是赵延寿。

  毕竟赵延寿父子,之前就是幽州节度使。

  所以耶律德光可能也不只是因为老太太的面子,一改对赵延寿的怠慢,不仅册封赵延寿为契丹的幽州节度使,甚至还封赵延寿为燕王,让赵延寿统领燕北。

  当然老太太述律平对赵延寿如此好是不是也是这个缘由,就不得而知,毕竟述律平搞政治,可是比儿子耶律德光强多了。

  耶律德光为了能彻底笼络赵延寿,得知赵延寿的妻子儿子,还被留在洛阳,特地让使者带了二百匹马,来赎人。

  石敬瑭和朝廷考虑到以后燕北的归属,欣然应许,所以这次同行的,还有兴平公主和两人的儿子赵赞,和公主府的随从。

  整个去契丹的车队凑齐后,一行人告别京城,朝契丹赶去。

  一个月后,这支风尘仆仆的使团,终于赶到了契丹王庭

  契丹王庭

  耶律德光正和亲近的大臣在大帐中说着话,一个护卫进来禀报

  “陛下,中原使团到王庭外了。”

  耶律德光停下,有些高兴地说“这么快就到了,安排他们进驿馆吧,对了,此次来给朕上尊号的大臣是谁”

  护卫呈上一个大红名帖“这是使团名帖,领头的听说是中原的宰相,他们称冯相公。”

  耶律德光一听,忙问,“可是誉满天下的冯相”

  护卫摇头不知。

  耶律德光接过名帖,翻开一看,开头第一句是“特进、守司空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太微宫使、弘文馆大学士、上柱国、始平郡公、食邑二千五百户冯道携使团一千三百二十二人拜上”。

  耶律德光大喜,“果然是冯相,想不到朕此次上尊号竟然是冯相亲来,快,备马,朕要去郊外亲迎冯相。”

  左右亲随一听大惊,忙阻止,“陛下千金之躯,怎可屈尊降贵亲自去迎使团。”

  耶律德光却正在兴头上,高兴地说“冯相乃昔日庄宗皇帝为晋王时的掌书记,明宗皇帝开盛世的宰相,先帝在时,亦对中原冯相赞不绝口,可惜不能使此人来契丹为相,如今他来,此等德高望重的长者,朕怎能不去亲迎。”

  亲随忙拦住耶律德光,“冯相之名,天下无人不知,陛下想去亲迎也在情理之中,可天下无皇帝迎宰相的道理,今日陛下若是迎了冯相,他日中原皇帝来,陛下是迎还是不迎”

  耶律德光,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

  请收藏本站:https://www.16db.com。16读吧手机版:https://m.16db.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