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 冯道的被迫权臣之路 刘昫和林从还……_我后爹全家是皇帝
16读吧 > 我后爹全家是皇帝 > 169. 冯道的被迫权臣之路 刘昫和林从还……
字体:      护眼 关灯

169. 冯道的被迫权臣之路 刘昫和林从还……

  刘昫和林从还在好奇冯道到底做什么,才能让耶律德光撵他们走。

  很快,他们就知道了。

  冯道在耶律德光来探望后,虽然身体“老迈”,但却对耶律德光“感激涕零”,非常“积极”地打算在契丹出仕做官。

  但也不知道为什么,冯道如此积极,却让耶律德光兴致大减,甚至面对冯道时有些复杂。

  耶律德光本来之前还打算等上完尊号后就强留冯道,让他在契丹当宰相的,可谁想到这次探病后,在后面冯道表示非常愿意在契丹做官,却反而不再提这事了。

  驿馆

  帐中

  林从和刘昫在榻上下着棋,旁边冯道正在写着什么。

  刘昫落下一子,看了一眼写东西的冯道,笑着对林从打趣道“你家先生写了几道上书给那契丹陛下了,那位契丹陛下却至今不肯任你家先生为相,真是让人伤心啊”

  林从笑着落下一子,“先生再多上两道,那契丹皇帝就该躲着先生了。”

  刘昫笑着摇摇头,“人心不古啊,果然这世道,上赶着的不是买卖”

  林从听得好笑,这些日子,他家先生在努力用自己的主动打消耶律德光的好感,说来也有趣,对于皇帝,你越矜持越不情愿,他越想要,你主动了,他反而心里不得劲。

  林从这边正和刘昫说笑。

  冯道抬起头瞥了两人一眼,没好气地说“你俩要这么闲就出去再多替我买点炭,别在这闲的发霉。”

  刘昫立马停下惊讶地说,“还买”

  林从也疑惑,“难道这样还不行,咱们还要再这继续待吗我们都待了好几个月了啊”

  冯道叹气,“耶律德光虽然对我兴致大减,可依旧丝毫没提放咱们归中原,咱们这边又急不得,否则只会前功尽弃。”

  林从听了顿时哭丧着脸,“还以为这马上开春就能回去了”

  林从只好起身对外吩咐一声,让再买些炭,做足了要在契丹长留的姿态。

  等回来,林从就凑到冯道身边,“先生,您估摸着还得多久耶律德光才能腻歪您,放咱们回中原”

  冯道把写好的奏表卷好,拍了一下林从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别急,不过是时候得再来一场。”

  林从精神一震,眼睛亮晶晶看向冯道。

  又过了大半个月,天快开春了,乍暖还寒时,冯道果然又躺倒了。

  耶律德光这次倒是没亲自来,不过还是派了亲信前来探望,冯道在床上对耶律德光的厚爱“感激涕零”,并且哀叹自己身子不争气。

  耶律德光倒也厚道,又赏赐了冯道些药材和钱财,只是明显没之前上心了。

  于是,等到二月开春,刘昫借口草原已经解冻,上奏请求回去。

  耶律德光这次犹豫了些日子,居然同意了。

  准奏的圣旨传到驿馆,众人大喜,虽然不敢欢呼,却都以最快的速度收拾好行囊。

  连林从带的护卫军们,也拉出早已歇了几个月的马,准备立马一路狂奔回中原。

  只是,这些却被冯道制止了。

  冯道只说了一句,“西楼离幽州有三千里,就算跑的外快,难道能快过契丹骑兵。”

  于是冯道在接到耶律德光准许使团回中原的旨意后,不仅没收拾东西,反而连上三道奏表请求留下。

  冯道越想留下,耶律德光反而没了留冯道的心思,一来可能是对冯道印象大减,二来大概也是怕“名满天下”的冯道真一不小心病死在契丹,凭白坏了名声。耶律德光反而赏赐了些东西给冯道,意思你还是回去吧

  冯道这才“恋恋不舍”不得不收拾东西带着离开。

  而离开时,冯道更是带着使团走的那叫一个慢,那叫一个不舍,绝对保证耶律德光一想起他,能一道圣旨再把他召回来。

  于是从西楼到幽州,冯道带着使团,硬生生走了两个月。

  一直到了边关,进了中原的地盘,冯道等人才彻底松了一口气,快马加鞭朝京城赶去。

  半个月后

  冯道一行人,终于风尘仆仆赶到京城。

  看着熟悉的京城,使团众人激动地简直落泪。

  “我们回来啦”

  林从和刘昫相拥而泣,其他人也纷纷抱在一起狂欢,毕竟能从契丹全须全尾回来,这简直是个奇迹。

  冯道看着前方的城门,也感慨万千,忍不住吟道

  去年今日奉皇华,只为朝廷不为家。

  殿上一杯天子泣,门前双节国人嗟。

  龙荒冬往时时雪,兔苑春归处处花。

  上下一行如骨肉,几人身死掩风沙。

  冯道率领使团顺利回京,仿佛一颗惊雷炸向朝堂。

  石敬瑭得知冯道归来,亲自率领群臣出宫来行,见到冯道的那一刻,石敬瑭一把握住冯道的手,高兴地简直落泪,“让长者远行,朕实在有愧,如今上苍保佑,先生平安回来,朕终于可以放心了。”

  石敬瑭亲携冯道回宫,同时也宣所有使团成员,今日休整一日,第二日大朝会进宫受赏。

  第二天,石敬瑭亲御文明殿,先是赏赐所有使团人员大量钱财,人人有份,然后就开始单独加封。

  冯道加封为侍中、鲁国公,刘昫为由右仆射改为太子太保,加封谯国公,林从升为侍卫亲军指挥使总之领头的官员人人有份。

  等到圣旨读完,整个使团都被皇帝的大手笔惊到了,大家三呼万岁,高高兴兴接了赏赐。

  由此整个出使算是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而赏赐完出使的使臣团,石敬瑭就趁着大朝会又让人读了另一道圣旨,而这道圣旨,却是直接如把众人,甚至冯道砸懵了。

  这道圣旨只说了两件事,就是即日起,废掉枢密院,枢密院归宰相掌管,然后从今日起,政事堂的相印,只归首相掌管。

  此诏书一出,满朝廷哗然。

  散朝后,林从和刘昫从大殿出来,溜达着往回走。

  刘昫叹了口气,“本来这次封了国公,还想着大宴同僚,庆贺一下的,现在看来,大家应该都没心思了吧”

  林从点点头,“我半个时辰前我还在高兴自己升官了,现在,我已经没心思想这事了,陛下这是要做什么”

  “谁知道么不过这次可道是真慌了。”刘昫忍不住感慨了一句,“陛下是真信任可道啊”

  “是信任,可这信任都快成惊吓了。”林从想到刚刚的圣旨,这简直是平地一声雷啊

  要说这一道圣旨怎么会让朝廷反应这么大,实在是这圣旨太吓人。

  这道圣旨就一个意思,从今日起,冯道全权掌管朝政和天下兵权

  吓不吓人。

  要知道,从秦始皇有皇帝和丞相起,皇权和相权就一直是封建社会一个很主要的矛盾,因为宰相是文武百官之首,有执掌朝政,掌管军队之责,很大程度和皇权重合,所以从一开始,皇帝就在限制相权。

  皇帝开始先把宰相掌管军队的权力分出来,设立大将军、大司马等掌管军队,让宰相没有兵权,只打理朝政。

  但这打理朝政还是权力太大,这就有了后来的多相制,例如唐时三省六部,政事堂宰相一般三到四人,这就相互分权,使得宰相无法一人独揽朝纲。

  再到后来明朝,甚至朱元璋直接废了宰相。

  可现在,皇权压制相权千年,被石敬瑭一道诏书给打回原样了。

  石敬瑭把掌管兵权的枢密院,直接划到政事堂了,并且还把政事堂本来分散的相权,给集中了。

  如此这样一搞,冯道身为政事堂首相,不仅统领政事堂,还统领枢密院。

  也就是说,现在冯道左手朝政,右手兵权,直接成了文武百官之首。

  而纵观历史,做宰相能达到这个权势的,大概就是曹操、霍光一流了。

  诸葛亮因为有李严分权,都达不到这水平,当然后来诸葛亮压制李严,后来倒是总揽大权。

  由此可见,当一个宰相,军政一体到底是何等权势。

  而曹操霍光诸葛亮,可都是皇帝去世,幼主登基,才势大的,可如今石敬瑭还活着,却把朝政军权全都交给宰相,或者具体说是交给冯道,这是想干什么。

  一时间,朝廷众说纷纭。

  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皇帝是真宠信冯道啊

  而冯道,在听完圣旨散朝后,立刻归家,闭门谢客,上表石敬瑭,请求皇帝收回圣旨。

  石敬瑭却不肯,安抚冯道只是按照朝廷惯例,才把枢密院归还政事堂,让冯道放心接。

  冯道

  您看这惯例别的皇帝干过没,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

  请收藏本站:https://www.16db.com。16读吧手机版:https://m.16db.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