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 石重贵vs耶律德光(三更) 赵延寿和……_我后爹全家是皇帝
16读吧 > 我后爹全家是皇帝 > 187. 石重贵vs耶律德光(三更) 赵延寿和……
字体:      护眼 关灯

187. 石重贵vs耶律德光(三更) 赵延寿和……

  赵延寿和契丹大将经过一路劫杀,本来就已经如同惊弓之鸟,看到后路被关,更是心中悲凉,觉得今天要死到这里了。

  只是面临生死时,赵延寿和契丹大将血性也出来了,赵延寿直接对契丹大将说“这最后一关,过得去就是生,过不去就是死,这种时候,难到还惜命吗”

  赵延寿和契丹大将带着亲卫直接扑了上去。

  郭威在雁门关上,看到赵延寿和契丹大将来势汹汹,顿时暗骂了一句,直接说“弓箭手”

  雁门关上一排弓箭手顿时出现,开始收割残军。

  只是赵延寿和契丹大将率领的残军,在生死关头都爆发出了极大的战斗力,郭威守着雁门关,不到一个时辰,居然岌岌可危,而赵延寿的亲军,已经摸到了雁门关。

  郭威这时候如今真的带亲兵拼死拦截,倒也能把他们留下,只是伤亡会很大,郭威想起林从说的,能留下最好,留不下,留几个回去报信也行,反正他们带着四万大军来,如果全军覆灭,领将哪怕逃回去,耶律德光也不会饶过他们。

  郭威知道困兽犹斗,穷寇勿遏的道理,如今对方正在绝境,他们下去拿人命换人命太不值,所以就没拦,赵延寿和契丹大将于是破关而出,朝北方逃去。

  而郭威带着兵顺势追了上百里,把残军几乎收割殆尽,才收兵回来。

  这一仗,除了赵延寿和契丹大将逃跑,契丹四万骑兵,几乎被河东全歼。

  此事一出,整个中原契丹震动,而林从身为河东节度使,也一战成名,跻身天下名将之列,尤其林从还如此年轻,更是声名鹊起。

  而河东这边,林从对自己河东这次大胜也很是满意,立刻向朝廷报捷。

  整个河东将士忙了好几个月,还等着朝廷封赏呢

  只是如今朝廷却顾不上了。

  因为河东捷报才刚到,河北各州的求援信,就已经雪花般飞到了京城。

  耶律德光亲自率大军,进入了河北。

  说来这事还和林从有些关系,赵延寿和契丹大将逃出雁门关,没逃几百里,其实就碰到了耶律德光亲自率领的契丹主力。

  耶律德光亲自率领的主力其实就在赵延寿和契丹大将前锋军队后面晚几天,耶律德光看到只身逃回来的赵延寿和契丹大将简直震惊。

  带着四万骑兵,出去一趟,都没十天,最后不足百人逃回来,这是什么领兵水平。

  耶律德光当时就大怒,直接让人锁了赵延寿,怒斥他坑了契丹将士。

  只是第二天,耶律德光又把赵延寿给放了。

  因为耶律德光在仔细询问了一起跟着去的契丹大将后,发现赵延寿率前锋大军进入河东,虽然有些轻敌冒进,但并不是因此折损,赵延寿大军的失败,败在晋阳城外两军对峙。

  赵延寿率的是四万骑兵,林从率的是两万步骑兵。

  要知道,骑兵对步兵是先天优势,在正常情况下,一个骑兵对阵四个步兵,四个步兵连逃命的机会都没有。

  所以这兵力看着是四万对两万,可实际上,光算兵力,契丹的兵力实际上是河东的几倍。

  不过,步兵也不是完全对阵骑兵就没有一点胜算,那就是经过长久战争积累的战阵。

  步兵的战阵的情况下,如果能做到令行禁止,配合弓弩手,枪阵等,也能对骑兵造成巨大的伤害。

  但是,这个得靠将领的能力。

  人在遇到高速飞驰而来的马撞来时,会本能产生畏惧,要是一群浩浩荡荡的骑兵,这种恐惧会更厉害。

  所以要想练出能挡住骑兵的步兵军阵,非得下狠功夫,并且军阵只能挡一时,后面得有其他兵种配合,例如林从就是利用步兵挡住契丹骑兵第一二波冲击,在契丹骑兵冲力被抵住时,出骑兵横穿契丹骑兵阵,打散了契丹骑兵的骑兵阵,然后又让郭从义从后面偷袭,前后夹击,破掉了契丹骑兵。

  整个过程说的简单,可前提是第一步步兵军阵能挡住契丹骑兵两次冲击。并且在两军胶和时,能够抓住时机破敌。

  所以耶律德光听完契丹大将说完整个对阵过程后,就知道,虽然赵延寿有轻敌之嫌,但赵延寿之败,和他轻敌没关系,他是在两军对峙时,被林从堂堂正正击败的。

  用打仗将领们的话说,就是林从打硬仗的水平,远高于赵延寿。

  打仗也分硬仗和其他,有将领喜欢用偷袭,有将领喜欢伏击,有将领喜欢正面堂堂正正的以军御敌,前两种,你可以防备,可以小心,可最后这种,他拿军队和你对峙,不走捷径,这种就是硬仗。

  这种是拼的是军队实力,拼的是将领统帅能力,不带一点水分,但凡出一个,这就是统帅之才。

  所以当耶律德光听完契丹大将叙述后,就知道赵延寿败得不冤。

  将领轻敌,没用心打,这种的可以推出去砍了,可派去的大将打不过,能力不够,这就是他身为皇帝和统帅派将的问题,再加上耶律德光还觉得赵延寿有别的用,所以就又把他放了。

  只是耶律德光忍不住和契丹将领感慨,“朕昔日见河东节度使,其方年幼,作战勇猛,已有乳虎啸山林之姿,当时朕与石郎交好,不好处置,想不到短短几年,对方已成气候,朕悔当日放虎归山。”

  这话一经传出,林从在北方名声更盛。

  而耶律德光,干脆领着大军去了河北。

  倒不是耶律德光怵了林从,而是河东北面是绵延的山脉,只有居庸关能走,赵延寿的状况,让耶律德光知道河东已经被林从看得铁桶一般,再加上得知林从能打硬仗。

  在林从这方天时地利人和都具备的情况下,耶律德光傻了才来硬碰硬。

  毕竟,打仗从来都是挑软柿子捏。

  于是耶律德光率军直扑河北。

  河北成德的杜重威这些年镇守成德,也守着河北的防御,可他和林从简直是一负一正,杜重威见契丹大军来,直接紧闭成德城门,外面全扔了。

  耶律德光一见如此,那还等什么,直接开始率领围了成德周围州。

  这些州可没有成德墙高城厚,当天,贝州知州吴峦,就为了守城在城墙上战死,贝州城破。

  其他州县一看杜重威指望不上,一边忙着守城,一边立刻朝京城求援。

  于是,河东的捷报才刚到,河北各州的求援信,已经如雪花般飞向了汴京。

  整个汴京顿时大震。

  而石重贵和景延广看到此时整个河北沦陷,也发觉之前和契丹撕破脸有点激进,就想缓和一下,石重贵就派使臣去了河北耶律德光帐中求和。

  耶律德光正在河北对着一群州郡开刀,直接回了石重贵一句,“如今河北这局势,已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意思,我都开打了,你这时想求和了。

  不过耶律德光很快就为他这句话后悔了。

  石重贵见求和不成,知道和是不可能和了,那就只能打吧

  在满朝文武还在讨论谁出征时,石重贵直接拍板,自己御驾亲征。

  不过他此时离河北还远,所以石重贵开始点将,以宋州节度使高行周为北面行营都部署,以河阳节度使符彦卿为马军左厢排阵使,以右神武统军皇甫遇为马军右厢排阵使,这三人离河北最近,为前军,然后景延广领麾下为中军,前去支援,随后,石重贵收拾起京城剩下的禁军,自己领作后军去了。

  结果,高行周符彦卿皇甫遇率行军,刚进河北境内,正撞上契丹主力。

  三人甚至还没来得及摆阵,就被契丹十几万大军团团围住。

  三人率军左右突围,皆不得而出,高行周在率军突围时,甚至战马被砍死,幸得高行周的儿子高怀德,见父亲有难,一路砍死几个契丹骑兵,冲进包围圈,夹着高行周和符彦卿汇合,才保住其父一命。

  而三人军队后面的景延广,见前军被围,契丹声势浩大,居然怂了。

  当初和契丹绝交时,景延广跳得最欢,还把契丹使臣骂了一顿,可看到契丹大军,居然怂了,不敢上前。

  好在这时御驾亲征的石重贵率禁军赶到,看到被契丹大军包围的前军,石重贵当即立断,亲率禁军救人。

  石重贵亲自率禁军从侧面冲击契丹大军的包围圈,在历经半天后,终于打破契丹包围圈,和三人汇合,于是石重贵和三人里应外合,前后夹击,大破契丹。

  傍晚,双方军队混杀一天,各自鸣金收兵。

  而这一刻起,石重贵和耶律德光,一个刚刚登基二十八岁毫无名气的新帝,一个登基二十年,成名已久的漠北之主,终于站到了同一个战场上。,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

  请收藏本站:https://www.16db.com。16读吧手机版:https://m.16db.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