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 林从登基大结局+番外一(三更) ……_我后爹全家是皇帝
16读吧 > 我后爹全家是皇帝 > 198. 林从登基大结局+番外一(三更) ……
字体:      护眼 关灯

198. 林从登基大结局+番外一(三更) ……

  汴京国公府

  李从益自那日进了国公府,就没敢出去,后来林从进京,也住进来,李从益更是惶恐不安,有心去觐见林从,可想到自己被契丹扶持为帝,这么大的事,远不是他去投个诚就能了事的,而且自古被立的傀儡皇帝,就没什么好下场,李从益也不敢去见林从,甚至生怕林从想起他,就干脆当了鸵鸟,一直和他娘张婕妤窝在自己院子中。

  这日,李从益正和母亲张婕妤在院中不安地说着闲话,外面突然传来一队脚步声,很快,林从带着几个将军进来。

  李从益和张婕妤慌忙站起来,等到林从走过来,张婕妤忙拉着李从益行礼。

  “臣妾和从益见过陛下”

  林从却走过来,笑着扶起张婕妤和李从益,“婕妤,从益不必多礼,本王现在还当不起陛下两字。”

  张婕妤和李从益站起来,有些不安地看着林从。

  林从知道张婕妤和李从益担心什么,索性开门见山,“之前的事本王都知道了,虽有些不妥,可都是萧翰强迫,婕妤和从益在宫中素来安分守己,本王在宫中多年,怎会不知,况且从益和本王既是兄弟,又是公主之兄,他日也算得上国舅,所以本王觉得,这几日的事,就当没发生过”

  林从拍拍李从益的肩,“你也大了,等过些日子朝廷安稳下来,本王送你五千食邑,册封你为许国公,徽陵旁边那个郡就作为你的封地,你去徽陵替本王为爹尽孝吧”

  说完,林从带着众将,大步离去。

  后面,张婕妤抱着儿子喜极而泣。

  处理完李从益的事,林从如今进了汴京,自然就开始着手登基的事。

  毕竟如今他还是北平王,有些事做起来名不正言不顺。

  就例如现在各方不断遣使表示依附的节度使,林从就需要等当了皇帝之后,才能名正言顺册封他们。

  好在如今郭从义已经把文武百官接回了京,这事也可以提上日程了。

  于是,刚进入六月,各地节度使就纷纷上表劝进,林从不受,但是却接受监国。

  三日后,冯道率百官到林从私宅劝进,林从表示自己德行不够不受。

  又三日,冯道再率百官到林从私宅劝进,林从不应。

  六月十二,冯道再率百官到林从私宅,林从闭门不应,郭从义和史弘肇翻墙进去,打开大门,然后带众将跑到正院,给林从披上龙袍,拥着林从而出。

  当日,林从在众人拥簇下,于文明殿登基,即皇帝位。

  林从下诏,改国号为“明”,制改晋开运四年为天选元年。林从别问为啥非挑这个国号,起码明朝三百年够长,够吉利,总不能用宋吧而其他的历史没有的,林从也不敢用,万一因为历史上没有被历史蝴蝶了呢

  次日,林从于文明殿上大朝会,下旨加封冯道为太尉,加平章事,李崧为太傅,加平章事,和凝为中书侍郎,为平章事,三人为宰相入政事堂。

  以郭威为枢密使,入枢密院,范质为翰林承旨,入翰林院,郭从义领禁军,兼潞州节度使,史弘肇领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兼归德军节度使。

  再往下,林从封杨邠户部尚书,郭荣柴荣为三司使,苏禹珪为翰林学士

  同时林从派人去河东接王氏和李安来京,册封王氏为皇太后,李安为皇后。

  同时派人去接刘家大娘子、刘家大郎、二郎来京,这些等他亲爹追封了皇帝,也得加封。

  剩下的加封,林从直接交给政事堂,由政事堂出诏,大封群臣。

  第三日,林从率领百官到东郊祭天,算是正式登基称帝。

  正文完

  番外一

  林从登基遇到的第一件麻烦事,就是节度使进京觐见。

  按照惯例,新帝登基,节度使得进京觐见,况且他这还开国,节度使还得来他这认证一下。

  毕竟不能再拿着以前皇帝封的节度使之位,做新朝的节度使吧

  但这觐见,却是相当考验双方感情。

  和林从关系好的,例如高行周、符彦卿等人,自然是毫无顾虑地第一时间进京,毕竟早来不但能表忠心,说不定还能升官加爵,而关系不好不坏的,也自觉得自己有藩镇,没太大顾虑。

  林从对这些人相当大方,重新给认证一下,并且不要钱的太傅、太保使劲发,多以安抚为主。

  毕竟如今国家初建,需要,只要没太大过错,林从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什么事,等过几年他坐稳皇位再说。

  但有些,却踌躇着不敢进京,这些却是棘手。

  例如河中的赵赞,魏博的杜重威。

  赵赞就是赵延寿之子,当初赵赞跟着他母亲兴平公主一起去了契丹,和赵延寿团聚,之前耶律德光攻破汴京,赵延寿也带着儿子赵赞一起进京,赵延寿想当太子,耶律德光没有应许,不过为了补偿赵延寿,让赵延寿继续给自己卖命,耶律德光就加封赵赞为河中节度使。

  而这次耶律德光带着文武百官回漠北避暑,赵赞还在藩镇,就趁机留在了河中。

  赵赞小时候其实和林从关系不错,但赵延寿这么多年立志当皇帝,其野心天下皆知,如今赵赞就有些尴尬了。

  毕竟他爹差一点当上皇帝,哪个皇帝又会信他无辜。

  所以赵赞踌躇没敢来。

  而杜重威也是如此,赵赞好歹是被他爹拖累,可杜重威自己,可是做过皇帝梦。

  所以杜重威也不敢来。

  对于这两人,林从也觉得相当棘手,就和枢密使郭威商量如何弄。

  宫中

  林从坐在御花园中,和郭威对着下棋。

  林从落下一子,“朕登基半个月了,河中节度使赵赞和魏博节度使杜重威依旧没有起身来京的消息。”

  郭威跟着落子,“陛下是怎么打算的”

  “赵赞朕不打算动。”林从想到历史上这人以后会是攻南唐的猛将,并且也没太大的反复,打算留下他。

  郭威点点头,“赵延寿虽然一心帝位,追随契丹,但赵赞这次故意留在藩镇,没跟契丹大军走,说明还是想留在中原的,而且他年龄不大,应该能争取。”

  林从执棋,“可虽然朕有心留下他,但他现在明显不知道朕的心意。”

  郭威沉吟一下,“陛下要是真有心,臣听闻赵延寿曾指染契丹帝位,被耶律阮所捉,想必凶多吉少,陛下不若派人去河中给赵赞吊唁赵延寿。”

  林从听了,顿时觉得这个主意不错,赵延寿死没死不清楚,但是只要能用来做借口就行,去吊唁赵延寿,就意思是赵延寿已死,以前的既往不咎。

  林从对郭威说“那你明日派使者,带祭品去河中吊唁一下赵延寿。”

  暂时商量妥当赵赞,林从又转到魏博。

  “杜重威如今为魏博节度使,魏博在河北,东北方向离燕北不远,他如今在这个位置,实在让人不放心。”林从说。

  郭威点点头,也觉得如此,魏博是河北重镇,又离汴京不远,更离燕云十六州太近,要是契丹再打来,杜重威又反水,那汴京就会再一次危险。

  “杜重威确实不能留在魏博只是要让杜重威移镇,杜重威必反。”郭威担忧地说。

  林从叹了一口气,“朕担心的也是这个,魏博的邺城城高墙厚,一旦杜重威据邺城造反,只怕还不好攻打”

  郭威也是担心这个,“魏博富裕,邺城的粮草素来充裕,即使被围,也能守个一年半载。”

  林从突然灵光一闪,“要不先稳住他,耶律阮不是正回契丹和述律平和耶律李胡争位么,想必得耽搁不少时间,这一两年不用担心契丹大军入侵,朕不妨拖到明年四月突然发难魏博,如今七月,夏粮已经入仓,魏博粮仓丰腴,而等明年四月,麦子还未成熟,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就算杜重威造反,应该也撑不久。”

  郭威听了,“陛下这主意不错。”

  于是第二天,郭威派人,到河中去给赵赞吊唁赵延寿,并传达了林从既往不咎,愿意让他继续做河中节度使,并且以后用他为将。

  赵赞纠结几日,还是启程来了京。

  林从对赵赞很是亲厚,没有丝毫芥蒂,和赵赞在京中同游几日,就让赵赞回河中了。

  而杜重威,虽然这家伙一直没敢来,但林从还是下旨,册封其为魏博节度使。

  杜重威还以为林从怕了他,便在魏博作威作福起来。

  次年四月,林从下旨,移镇杜重威到宋州,为宋州节度使,而宋州节度使高行周,为魏博节度使。

  杜重威听到被移镇,果然纠结万分,最终反了。

  有之前李从珂的教训,林从这次可没派大将去征讨,而是自己御驾亲征。

  杜重威见林从亲自来,又惊又怕,又后悔了,就派使臣来求降。

  杜重威其实都没想着林从会答应。

  但出乎意料,林从答应了,并且保证只要杜重威投降,去宋州,之前封的宋州节度使仍然做数。

  这下杜重威可纠结了。

  林从干脆率大军直接包围了邺城,然后派人朝杜重威喊话。

  杜重威纠结了几日,觉得林从待诸节度使也算宽厚,对赵赞这个赵延寿亦能容得下,而如今春末夏初,正是粮食最匮乏的时候,魏博虽然富裕,但如今被围城,存粮也支持不了太久,杜重威和手下经过商量,最后不情不愿降了。

  林从当即让高行周入驻魏博。

  然后遣杜重威去宋州就藩。

  到此,中原算是暂时安稳了。,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

  请收藏本站:https://www.16db.com。16读吧手机版:https://m.16db.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